水泥業由於產能過剩、污染程度高等原因,目前逐步成為結構調整的重點行業。不少企業正在嘗試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與工業廢棄物,希望藉此實現綠色轉型升級。
就在5月份,以國家發改委為首的七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促進生產過程協同資源化處理城市垃圾及產業廢棄物工作的意見》,水泥窯協同處置物體廢棄物自此有了紅頭指導檔。
有了眾多水泥企業回應,資金方面的鼎力支持自然不在話下,並且還得到國家發改委、環保部、住建部等官方支持,水泥窯協同處置的發展前景似乎已成定論。然而,實際上發展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還存在一些現實困難,一方面是水泥企業對政策、政府補助方面還沒吃透;另一方面,行業外對水泥“摻和”垃圾處理持有不同見解。
政策支持迎來黃金期
水泥回轉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主要利用水泥窯的高溫焚燒垃圾,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分選焚燒,先將生活垃圾進行預處理,將可燃物與不可燃物分開,再分別作為替代燃料或替代原料加入水泥窯處置;另一種是間接焚燒,不通過分選,直接將生活垃圾用單獨的焚燒爐焚燒,焚燒後灰渣和煙氣引入水泥窯系統利用。
國務院曾於去年印發了《迴圈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畫》,檔中提出的目標:力爭到2015年完成水泥窯協同資源化處理廢棄物生產線比例達到10%。
截止到2013年底,我國投產的垃圾發電廠有180家,垃圾焚燒爐約350臺,全年燒掉垃圾約4000萬噸,發電總量約112億度,地方政府和中央財政的補貼共計約51億元。相比較,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投運設施約12臺,消納處理垃圾總量約180萬噸,獲得地方政府補貼約1億元。
市場潛力龐大,再加上不久前引發的垃圾焚燒爭議,水泥窯協同處置似乎正迎來黃金期。一些水泥業著名公司,如華新水泥、中材集團、金隅水泥、海螺水泥開始在在上海、湖北、貴州、廣東、湖南、河南、重慶等地陸續佈局。
根據統計數據,我國在建、擬建的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專案約有130餘項,投資規模達55億元,涉及水泥企業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及其他廢棄物的處置,年總處置能力達1000萬噸。到2017年,僅華新水泥就擬在珠三角投資建設5到10個生活垃圾預處理工廠,處置能力達到200萬到300萬噸/年,全國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總量可達到2000萬噸/年,占全國1/10的生活垃圾。
與此同時,各地方政府開始積極推動當地的水泥窯協同處理垃圾專案。如貴州,近期針對中建材貴州西南水泥公司水泥窯協同治理生活垃圾專案進展緩慢的問題,省環保廳約談該企業負責人,要求該公司高度重視水泥窯協同治理垃圾專案,啟動可行性調研、環評等前期工作,爭取早日動工。
湖南省住建廳提出,生活垃圾處理作為全省“兩供兩治”(城市供水和供氣、城市污水和垃圾治理)建設的重要內容,當前優先鼓勵採用焚燒和水泥窯協同處理技術,加快推進設施佈局和建設。
年底召開的湖北省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鄉生活垃圾專題協商會上,湖北省政協以報告形式向省委省政府建議:儘快調整相關規劃,為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鄉生活垃圾提供運用和發展空間,組織編制地方標準,科學選擇處理技術,引導水泥窯協同處置工作健康有序發展,並承諾對協同處置專案在財政、用地等方面予以傾斜和支持。
協同處置垃圾的困惑
自20世紀90年代,我國就在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上開始了積極的嘗試,並取得了顯著效果。但限於國內技術、政策、標準有待完善,這種垃圾處理方式的進展難如人意。
“政策上雖然提出鼓勵的方式,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並沒有看到與之相對應的措施。目前水泥窯協同處理垃圾方式與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補貼方式很不對等。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的不但沒有發電補貼,而且地方政府補貼的垃圾處理費用也常常低於垃圾焚燒發電企業。這也是我們水泥企業困惑的地方。”華新水泥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大多數鼓勵政策較為籠統,價格政策空白。中國水泥協會高級顧問高長明認為,發展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有兩個問題急需解決:一是開放垃圾處置市場,打破有些行政部門對垃圾的壟斷;二是中央財政對水泥窯燒廢予以適當的補貼,因為水泥企業單純預處理垃圾的成本約100元/噸,加上熟料減產和熱耗電耗增加的支出,計入替代煤的收入後,僅靠地方政府50元~70元/每噸垃圾的補貼遠遠不夠。
實際上,垃圾的水泥窯協同處理方式的瓶頸並不止於此。由於產業發展處於起步階段,處理工藝和關鍵技術不成熟,企業運行管理經驗不足,廢棄物特性有待明確,缺乏針對性排放標準、污染控制標準、產品品質控制標準等風險控制相關標準和完善的控制措施,管理體制不夠健全等等令國內水泥窯處理垃圾一度面臨難以推行的現狀。
中國建材規劃院院長劉長髮指出,現在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面臨的主要問題並非技術問題,而是制度設計問題。政府應該投入多少資金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在廢棄物的收集、運輸、處置過程中的制度設計還不清楚。比如某些水泥廠建成後竟然沒有污泥可以處置,這源於政出多門、部門利益的問題。
給水泥窯協同處置潑冷水
由於已拿到官方的紅頭文件,不少地方政府也表態支持其產業化發展,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的優勢似乎佔領了輿論高地。然而,對於城市垃圾採用水泥窯處置質疑的聲音從來沒有間斷過。
在原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呂桂新看來,技術支撐能力不足是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存在技術瓶頸,尤其缺乏大規模、高附加值且具有帶動效應的重大技術和裝備。目前,大多數企業研發能力較弱,技術裝備落後,缺少研發投入的積極性。現有的技術裝備水準不能為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提供有效支撐。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陽生認為,水泥窯具備處理危險廢棄物、有機污染物、低熱值酸渣的能力,對於生活垃圾處理可以作為垃圾焚燒廠和垃圾填埋場的輔助設施,適合處理少量分選後的垃圾。水泥窯是生產水泥的專用設備,而水泥產品對原材料有明確要求,原生垃圾進去後,水泥的品質根本無法保證,煙氣成分也會發生變化。如果城市的垃圾全部或者大部分依靠水泥窯處置,這個城市會出問題,水泥廠也會出問題。
反對大幹快上發展水泥窯協同處置的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公開表態:不贊同水泥窯處理生活垃圾,尤其是我國高含水高廚餘的生活垃圾。反諷的是只有我們如此鍾情於此,個別條件特殊的地方採用也就罷了,以政府發文方式在全省大面積推廣就有點不可思議。
作為堅定主張垃圾焚燒派的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徐海雲告訴記者,水泥生產能力受市場需求制約,而生活垃圾可以每天產生,處理技術選擇需要考慮充分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水泥窯協同焚燒生活垃圾只能是在特定條件下作為生活垃圾處理的一個補充。對於水泥窯協同焚燒垃圾衍生燃料RDF,雖然技術方向可行,但生活垃圾除去RDF的那部分也要有穩定的出路,因此,生活垃圾收運處理主管部門需要有清醒的認識,生活垃圾需要穩定處理長期運行,否則還需要另建設生活垃圾處理廠。
毋容置疑,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為水泥行業的產能調整和環保轉型提供了新思路。能否讓飽受產能過剩爭議的水泥工業擺脫困境,還要看協同處置的基礎性工作是否到位。如果產業政策、摻燒量、成分組成、煙氣處理這些重要因素似是而非的話,大幹快上推動水泥窯協同處置專案,其對城市發展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
資訊來源:時代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