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垃圾焚燒發電獲推廣 探索迴圈經濟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4-08-30 来源:海螺创业

       7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佈了《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目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入選《目錄》,將獲得重點推廣,而且投入額在《目錄》所有34項技術中位居第三位。

  這是繼“史上最嚴”的垃圾焚燒排放新國標7月1日分階段實施後,國家從政策層面上支持垃圾焚燒發電技術。業內人士指出,垃圾焚燒發電作為低碳能源技術,是符合迴圈經濟模式的可持續能源,應當予以積極的支持,產業的發展前景將更加明朗。

  未來5年總投入260億元

  在入選《目錄》的34項低碳技術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被列入“燃料及原材料替代類技術”。為突出其作為替代性低碳能源的重要價值,未來5年,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資金總投入將達到260億元。

  據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未來5年,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在市政生活垃圾處理領域的推廣比例可達30%,日處理垃圾量可達10萬噸以上,將形成年減排能力765萬噸二氧化碳。

  據悉,從2010年開始,國家就已出臺一系列政策促使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開始朝著良性方向發展。目前全國已建成各類垃圾焚燒發電廠100多座,處理規模已經超過垃圾收運總量的20%。

  而此次《目錄》的推出有望進一步促進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加大對垃圾焚燒處理專案的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加快建設及規範管理的步伐。

  廣東省城市垃圾處理協會秘書長邱劍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按照總投入260億元看,預計未來5年將有50個1000噸規模的垃圾處理專案在全國落地。

  “可持續低碳能源技術”

  “垃圾焚燒發電作為可持續低碳能源技術入選《目錄》是合適的,它的低碳效果在於對生活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北京市朝陽區迴圈經濟產業園管理中心副主任苗桂清在接受《中國聯合商報》記者採訪時說,“這一技術利用垃圾焚燒產生的餘熱實現發電和供暖,成為迴圈可持續能源。而且,對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處理本身也是一種低碳過程。”

  據苗桂清介紹,高安屯焚燒發電廠的垃圾焚燒發電的處理程式主要包括垃圾儲存脫水、入爐乾燥、燃燒、燃盡四個階段,焚燒產生的煙氣經餘熱鍋爐換熱產生蒸汽進入汽輪機發電,日均發電量可達70~72萬度,年發電量達2.2億度,並享受國家資源綜合利用補貼、可再生能源電價補助。

  焚燒產生的爐渣進行適當處理後,可用於混凝土添加料、製作建材、填路基等材料,也可充分實現資源迴圈再利用。

  據瞭解,在生活垃圾焚燒處理中,焚燒是核心終端環節,但並非低碳能源技術唯一重要的環節。科學的垃圾焚燒還要對包括二惡英在內的焚燒廢氣、廢水等進行安全處理。

  雖然不久前新實施的《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進一步提高了二惡英等有害氣體的控制要求,採用國際上最嚴格的0.1納克/立方米。但高安屯焚燒發電廠從運行以來監測數值始終保持在0.03~0.07納克/立方米之間,遠小於新國標規定的排放濃度標準。

  苗桂清告訴記者,這是因為焚燒發電廠還有一套完整的程式專門用於處理焚燒產生的廢氣,包括二惡英在內的有害氣體,會進入二次燃燒室,室內溫度不低於850℃,煙氣停留時間不小於2秒,二惡英在高溫下可以得到充分分解。隨後煙氣進入煙氣淨化系統,經過爐內脫硝、尿素溶液、熟石灰和活性炭等層層過濾。“廢氣經過‘重重關卡’後,得到淨化,最後通過煙囪排出。”此外,對污水的處理則採用的是生化加膜處理法,經反硝化和硝化兩步生化處理後進入車間,再經過超濾、納濾及反滲透三步膜處理法,達到中水標准,作為冷卻水迴圈使用。

  發展需獲公眾理解

  據瞭解,近10年來,隨著垃圾焚燒技術的飛躍式發展,垃圾焚燒發電將繼續延續快速發展趨勢。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院長張益表示,目前全國600多個城市,每年生活垃圾的總數量已超1.6億噸,國內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保守估計還有2000億元以上的市場發展空間。

  不過,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良性發展需要公眾的接受和理解。在行業發展過程中,全國各地曾發生多起類似市民反對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群體性事件。今年5月11日,杭州市餘杭區中泰鄉九峰村計畫建造垃圾焚燒發電廠,引發了包括杭州城區居民在內眾多民眾的擔憂,繼而出現群眾聚集封路等事件。

  因此,此次重點推廣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另一目的也是呼籲民眾客觀正確認識垃圾焚燒處理,科學應對垃圾困局。

  事實上,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區迴圈經濟產業園內幾乎聞不到難聞或異樣的味道。園區周圍綠樹環繞,儼然一座小型公園。更重要的是因為園區採取了對垃圾坑操作間的密封性保護和對廢水廢氣的安全處理。“另外,在垃圾運送至焚燒爐前,為保證垃圾的無污染處理,市政環衛車輛採用全密閉運輸作業,一旦出現遺撒及揚塵污染,將由城市管理監察局負責執法管理。”苗桂清說。同時,為打開民眾接受的突破口,爭取公眾的理解和支持,園區還採取了宣傳、座談以及每週四對外開放接待公眾觀摩等多種形式,進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科普宣傳。

       我國固體廢棄物處置領域國家“973”專案首席科學家、浙江大學能源工程系教授嚴建華指出,在處理廢棄物的工程建設中存在的“鄰避主義”是世界性難題。推廣垃圾焚燒發電需要政府和公眾相向而行,地方政府應該遵循公開、公平以及科學民主的決策程式,建立透明開放、多方受惠的決策和運行監督體系,保證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健康發展。

                                                                                                     資訊來源:中國聯合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