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内环保十大热点
1.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生态环境部 不再保留环保部
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根据该方案,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建自然资源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组建生态环境部;优化水利部职责,不再保留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2.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3.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全面启动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 7月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未来三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部署。
4.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开征环保税
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环保税由此成为我国的第十八个税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环保税法是我国首部“绿色税法”,主要针对企业排污多少来征税,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当口,开征环保税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开征环保税,将形成有效约束和激励机制,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5.“绿盾2018”专项行动巡查拉开帷幕
8月21日,由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和中国科学院等5部门联合组成的3个巡查组分赴天津、甘肃和广东,标志着“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巡查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6.国务院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而制定的法规。2017年11月20日,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通过。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自起实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任务之一。文件提出了三个主要治理的方向: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
7.四部委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 严禁“洋垃圾”入境
生态环境部4月19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刘友宾介绍,近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联合印发《关于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的公告》,分批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将废五金、废船、废汽车压件、冶炼渣、工业来源废塑料等16种固体废物调整为禁止进口,自2018年12月31日起执行;将不锈钢废碎料、钛废碎料、木废碎料等16种固体废物调整为禁止进口,自2019年12月31日起执行。
8.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开展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
促各地建立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黑臭现象反弹。凡是出现黑臭现象反弹,群众有意见的,经核实重新列入黑臭水体清单,继续督促整治。对核查或群众举报新发现的黑臭水体,也将及时纳入国家清单,实现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工作常态化。专项核查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工作安排,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于10月22日至11月2日开展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巡查,重点对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上次督查时进展缓慢的一些城市进行专项巡查,这是继5—7月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排查整改后的“回头看”。
9.住建部规定3月底前46个重点城市出台垃圾分类计划
住建部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今年,46个重点城市均要形成若干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以街道为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
10.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将严查“一刀切”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10月26日至27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改革工作座谈会上透露,生态环境部将组织两个环保“一刀切”专项检查组,结合正在进行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和强化监督,把环保“一刀切”作为其中重要内容,开展专项检查。
2018国际环保十大热点
1.第24届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开幕
地时间2018年12月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UNFCCC)在波兰南部工业城市卡托维兹开幕,各国代表将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进行谈判,以实现三年前世界各国在巴黎作出的重要承诺。大会为期两周,有超过28000人参与,除了制定落实《巴黎协定》的具体工作计划,还将重点关注碳中和与性别平等。
2. 世界环境日各国向塑料污染“宣战”
每年的6月5日被设定为世界环境日,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今年的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主题定为“塑战速决”, Beat PlasticPollution主办国为印度。该主题的目的是让人们直面塑料污染问题,携手解决这一世界难题。
3.诺贝尔经济学奖花落气候变化与技术创新
北京时间8日17时5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和保罗·罗默(Paul Romer),以表彰二人在创新、气候和经济增长方面研究的杰出贡献。
4.联合国气候报告:全球控温“1.5度”生死攸关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科学家8日在一份报告中说,能否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所设较为严格的“1.5摄氏度”控温目标,今后数十年对地球生态系统和许多人而言“生死攸关”。
5.联合国发布《2018 年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
3月18日至23日,主题为“分享水”的第八届世界水论坛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该论坛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水事活动,每三年举办一次,由世界水理事会与东道国政府联合承办。联合国在该论坛上发布的《2018年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显示, 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消费方式转变等因素,全球水资源的需求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而这一速度在未来20年还将大幅加快。各国必须实现从对抗自然到顺应自然的转变,更好地利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水资源挑战。
6.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25年
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18年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25周年,也是我国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25周年,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纪念生物多样性行动25周年”。
7.联合国环境署《2018年臭氧层消耗科学评估报告》正式发布
2018年11月5日——最新发布的《2018年臭氧层消耗科学评估报告》指出,臭氧层正在愈合。《基加利修正案》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趋势、并为人们提供了更加雄心勃勃的气候行动选择。该报告是《蒙特利尔议定书》科学评估小组的四年期审查报告,今日在这一历史性协定的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上正式发布。其调查结果首先证实,长期以来,在《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框架下所采取的行动,已成功削减了大气中受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ODSs)的含量,并推进平流层臭氧持续恢复。
8.欧盟呼吁创建碳中性欧洲
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名为 “给所有人一个清洁星球”的战略性长期愿景,旨在到2050年建成一个繁荣、现代、有竞争力和气候中性的经济体。该项战略展示了欧洲将如何通过投资现实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给公民赋权,以及协调如工业政策、融资或研究等重点领域的行动,从而引领通往气候中性之路,与此同时保证一个公正的转型,保障社会公平。
9.2018北京·世界经济与环境大会在京举行
2018WEC-北京世界经济与环境大会9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一带一路:经济与环境同行;碧水蓝天:创新发展生产力”。本届大会由国际生态经济协会、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国家生态环境部、国资委、中国工程院、九三学社、农工民主党、清华大学等政府机构、高校的官员和专家学者,以及法国、南非、瑞典、墨西哥、波兰、葡萄牙、瑞士、菲律宾、埃塞俄比亚、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等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共600余人出席本届大会。
10.浙江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北京时间9月27日上午,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China’s Zhejiang’s Green Rural Revival Programme),获联合国2018年“地球卫士奖”! “地球卫士奖”于2004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是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旨在表彰在保护或恢复环境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