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垃圾围城与“吃不饱”的水泥窑
发布时间:2019-04-17 来源:海螺创业

    “坐在垃圾堆旁喝咖啡”,这已成为业内人士说起水泥窑“吃”城市垃圾时提到的经典场景。

    然而,这一优点多、缺点少、发展潜力极其巨大的垃圾处置方式,这些年来始终没有得到突破性的发展。

    “水泥窑协同处置占比仍低于垃圾清运总量的3%。”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建材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水泥工业无论从装备技术水平、运行管理能力、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在参与环境保护、协同处置垃圾方面,我们才刚刚起步,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水泥窑“吃”垃圾为何吃不饱?如何让这一垃圾处置方式受到更多地方、更多民众的欢迎,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华全国总工会提交了一份加强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垃圾的提案。

    垃圾围城与“吃不饱”的水泥窑

    据统计,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城市及产业废弃物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历年累积堆存等待处理的城市垃圾总量高达70亿吨,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围城。同时,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在以每年8%~10%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垃圾问题如此严重,与美丽国家建设要求相背离,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差甚远。”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属的7个产业工会之一,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协同处置垃圾事关水泥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有助于美丽国家建设,应加强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理这一能够完全、彻底、无害化处理城市垃圾的方式。

    事实上,相关部门已经做了一些努力。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环保部(现生态环境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节〔2015〕28号),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及评估工作。

    “然而,试点及后续推进工作的结果不甚理想。”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相关负责人说。因此,2018年,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对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垃圾的推进情况进行了调研。

    我国水泥企业在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循环经济方面已经走在很多行业的前面。调研组相关负责人介绍,金隅集团琉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原琉璃河水泥厂),承接北京市环保功能,全力处理北京市垃圾焚烧后遗留的飞灰等危废,以处理多少飞灰来确定生产多少水泥。鸿翔控股集团设立分公司专门从事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工作,通过收集、破碎、加工将建筑垃圾制成城市景观用砖、防浪构件等。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同力水泥、红狮水泥等十余家企业积极开展城市垃圾协同处置工作,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使生活垃圾成为水泥生产的替代燃料、原料和添加物,保护了当地环境卫生。

    2010年,我国水泥企业处理、利用了超过30%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实现变废为宝。中联水泥集团为了处理河南某火力发电厂产生的大量粉煤灰和脱硫石膏,配套就近建立水泥厂,专门消化处理相应电厂固废。

    据《中国建材报》记者了解,水泥企业在危废处理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的危险废物如医疗废物、过期药品等在水泥窑中灰飞烟灭,可以得到彻底无害化处理。天津水泥集团利用水泥窑处理天津滨海新区大爆炸污染土壤和危险废物就是一个例子。

    虽然有很多水泥企业也看好这一业务转型模式,但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的总量仍然很低。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试点工作几年来,在整个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置中所占的比重始终低于3%,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发展。”调研组负责人认为,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要成为“政府的好帮手、城市的净化器”,还需要很长时间,破局之路依然漫长。

    多原因阻碍水泥窑“吃”垃圾

    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有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水泥企业也有能力完成这一任务,为什么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发展仍不尽如人意?

    在调研组人员看来,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地方政府与公众的认知水平还需提升。“由于公众对垃圾处理设施存在误解和顾虑,对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存在抵触心理,近年来还发生了一些群体性事件,致使地方政府对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持慎重心态,加大了项目立项和审批的难度。”

    同时,由于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公众对水泥企业还停留在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认知上,对于水泥企业参与城市垃圾处理的科学性、合理性认识不够。其次,过度推广焚烧处理也抑制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的发展。

    “当前,国家大力推广焚烧处理城市垃圾的方式,给予每处理一吨垃圾250元~350元的政策补贴,使建焚烧厂很容易盈利。而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政策补贴却不足100元/吨,且地区差异大,补贴时间也尚未明确。”调研组人员认为,与垃圾焚烧处理的政策补贴相比,水泥企业参与城市垃圾处理一般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普遍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带有明显的公益性。只有多依靠政府给予处理补贴,才可以健康持续发展,一旦补贴停止,企业面临的就是亏损,这抑制了企业加大投入的愿望。而焚烧垃圾带来的空气污染、飞灰污染、可回收资源浪费及焚烧废渣、飞灰需二次处理的问题,却无人重视。

    再次,垃圾分类预处理产业链不健全也阻碍了这一新技术的应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起步晚,在技术、运营、监管等多方面的体系构建不够健全,抑制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的需求和发展。发达国家在该产业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社会中存在废弃物预处理企业,大大降低了水泥企业利用可燃废弃物的技术难度。我国居民还没有完全养成垃圾分类堆放的习惯,这也导致了我国城市垃圾的成分特别复杂,而在我国没有类似的预处理企业,使得产业链的形成不够完整,使得我国的水泥企业面对的是新鲜的、没有经过处理的城市垃圾。

    建议与焚烧垃圾企业同等待遇

    近几年来,中国建材、金隅集团等十余家业内知名企业均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开展协同处置没有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甚至会略微影响正常水泥生产,但是本着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承担社会责任、造福社会的初衷,各企业均有加大投入的意愿。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首先是要积极树立水泥行业的正面形象,向广大人民宣传水泥企业参与城市垃圾协同处置的优点,宣传水泥企业参与固废处理的成绩,改变大众对水泥行业就是高污染、低要求、乱排放的错误印象。让绿荫环绕、鸟语花香的现代化水泥工厂为更多人熟知并接受,让水泥行业的环保属性和环保能力为更多人了解和认可。同时,在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的时候,积极争得当地群众的认可,消除不安和抵触情绪,减少出现邻避效应。通过赢得广大群众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与肯定,为这项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和工作环境。

    其次是建议国家加大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力度。一是建议调整补贴政策。应将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纳入政府部门长期规划,给予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企业与焚烧垃圾企业同等待遇,在建设和运营上给予同等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国家要在初期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给予200元/吨处置费(垃圾焚烧发电获得250元/吨~350元/吨的处置收益),所有建设投资都由企业承担,政府重点监管环保排放和产品质量。二是重点扶持技术成熟的企业,可在重点工程招标和政府采购中,优先选择处理垃圾企业的水泥产品。三是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四是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比如,城市垃圾处理、预处理工厂的项目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对预处理工厂提供劳务和所产货物RDF(燃料替代)销售实施增值税“100%即征即退”优惠政策;不参与错峰生产等。

    最后,应完善城市垃圾处理产业链,着重加强垃圾分类。一是要从源头开始,提倡简单生活,杜绝过度包装、过度消耗的生活方式,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使垃圾的总量降下来。二是要继续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让市民明确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义务和标准,利用市场机制来激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收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三是要完善垃圾分类产业链建设,加快出台相关的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避免先分后混的问题,完善清运管理。比如,可以尝试以PPP形式,推进垃圾分类的外包。四是尝试建设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物料流和资金流的特有模式,使得我国的城市垃圾废弃物处理企业所得略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向本领域,实现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资源化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水泥窑协同处置在投资、环保、社会影响方面,在技术先进性和多样性方面及对处置包括生活垃圾在内的不同废弃物种类、品质和数量的适应性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不可抗拒。”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相关负责人相信,地方政府会逐渐把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和工业废弃物作为首选,水泥企业向环保功能产业转型的愿景也将逐渐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