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资本抢投固态电池
发布时间:2022-07-04 来源:海螺创业

根据液态电解质含量,固态电池可分为半固态、准固态、全固态三类,其中半固态电池电解液含量在10%以下,而全固态电池不含电解液。固态电解质具有不可燃、不腐蚀、不挥发等优势,安全性能较高。今年以来,固态电池融资进程顺利,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我国电池企业大多选择了从液态到半固态再到固态的渐进式发展路线。

近日,固态电池企业——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蓝新能源”)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这是该公司3个月内的第二笔融资。

根据液态电解质含量,固态电池可分为半固态、准固态、全固态三类,其中半固态电池电解液含量在10%以下,而全固态电池不含电解液。据了解,固态电解质具有不可燃、不腐蚀、不挥发等优势,安全性能大大提升。今年以来,固态电池不断获得各路融资,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掀起融资热潮

太蓝新能源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产线建设、产品研发及人才搭建。本轮融资后,该公司将加速整合技术资源于北京设立新的研究院和研发中心,加速半固态锂电池量产及商业化落地。

太蓝新能源CEO李彦称,公司现已在固态电池产业化开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我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基本完成了固态电池产业化技术体系的验证。2021年7月,第一款三元锂半固态电池的测试后迅速融资,把资金投入到产能建设上。”获得资本青睐的不止太蓝新能源一家,另一家固态电池厂商辉能科技日前获得了来自国新科创的数千万美元投资,用于固态锂电池量产建设及扩产。

今年以来,资本竞相涌入固态电池赛道,为推动量产装车铺路。除上述两家企业外,高能时代、恩力动力、清陶能源、SES等多家固态电池供应商皆获得了新一轮投资。在投资方的队列中,除了投资机构外,不乏动力电池厂、车企的身影。

“业内很多人认为固态电池是动力电池的终极形态,主要原因是固态电池解决了电池安全性问题。”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锂电池的电解质是液态的,遇到空气会燃烧爆炸,而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安全性更优,这是吸引相关公司投入到固态电池领域开发的最重要原因。另外,固态电池技术已经到达产业化的前沿,像这种前景确定又没有太多企业正式供应的领域,资本是非常愿意投资的。”

半固态或率先量产

一些业内人士预判,全固态电池至少要10年后才具备完全商业化条件。此前,有宁德时代相关人士表示,该公司的全固态电池还在开发中,虽然制作了样品,但恐怕要到2030年以后才能实现商品化;本田方面表示,将于2030年左右将全固体电池投入使用。相比之下,半固态电池可以兼容现有液态电池工艺设备和材料,能以较低成本量产,成为了过渡方案,有望在1年至2年内抢占先机,实现对旧技术的迭代。

鉴于目前全固态电池难以产业化等因素,多家动力电池企业纷纷转向能更快实现量产的半固态电池。“我国电池企业基本上选择了一条从液态到半固态再到固态的渐进式发展路线。”墨柯表示。

国轩高科工研院副院长张宏立前不久称,公司研发的360瓦时/千克三元半固态电池将在今年实现量产,同时,400瓦时/千克的三元半固态电池目前在实验室已有原型样品;赣锋锂业也表示其第一代固态电池为半固态电池,规划的2吉瓦时产能将在今年逐步释放。

不过,半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仅仅涂抹在电极或隔膜的表面,仍存在漏液、热失控等安全风险。“未来将加速液态电池向半固态过渡,最终实现全固态。”张宏立表示。

争夺制高点

当前,全球都在积极探索固态电池的研发,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固态电池实现商业化只会早于预期。虽然我国在动力电池供应方面处于龙头地位,但欧美和日韩企业已在固态电池研发上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在此前表示,尽管日本、韩国、欧洲、美国在全固态电池方面研发和产业布局比较早,但中国有望因为选择了混合固液电池的路线而率先实现固态电池的规模量产。

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测算显示,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有望接近500吉瓦时;到2025年,固态电池全球市场空间有望达60亿元,其中我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达30亿元,2030年达到200亿元。

如何提升固态电池研发能力?有业内专家建议,国家还需从政策层面进行引导,一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正负极材料、不同性能的固态锂电池,布局有关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以及产业化培育项目;另一方面,在关键原材料等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布局。“固态电池是动力锂电池下一代技术方向,不论是车企还是电池公司,一定要先布局占领制高点,解决导电性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