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专访|“垃圾市长”详解分类成功经验:一半可回收一半可发电 大数据助力垃圾分类
发布时间:2017-03-14 来源:海螺创业

    “垃圾市长”、环保市长、“华哥”……在广州,这些称谓特指原市长、现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

3月6日,广东代表团开放日,全国人大代表陈建华出席并发言 摄/记者 刘畅

    2011年,他就任广州代市长时,发现当地面临垃圾围城危机。“所有填埋场当时一年半内将全部填满,2013年可能不是垃圾围城,而是垃圾根本出不了城。”

    从任职市长那一刻起,他就为解决“垃圾围城”四处奔走,远赴国内外各城市取经、写市长公开信、自编顺口溜……4年后,广州“垃圾围城”危机基本破解。

    近日,《法制晚报》记者专访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陈建华。他表示,生活垃圾可以给社会创造很大的财富,还不污染环境,秘诀就在于“分类处理”。

    他的做法 大量回收可利用的垃圾

    法制晚报:怎么理解您此前提出的“垃圾分类是一场革命”?

    陈建华:在今后10-20年,中国会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这是大趋势。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以后,产生的生活垃圾怎么处理就成了一个难题。广州的垃圾如果是三天不处理,广州所有的马路就堆满了;如果五天不处理,整个城市就会出现恐怖大片里看到的场景。

    对于发展中国家,包括我们来说,传统的方案、技术路线可能会遇到一些瓶颈,比方无地方填埋,比如垃圾填埋会造成二次污染。垃圾分类处理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可逾越的一个终端课题。

    法制晚报:您施行垃圾分类后,广州“垃圾围城”危机基本破解。能否具体讲讲经验?

    陈建华:我们提出“三化”,源头的减量化,大量回收可利用的垃圾;资源化,把垃圾当成一个矿产资源开发;无害化。具体来说,从家庭开始,能卖就拿去卖,就是资源化和减量化;厨余垃圾干湿要分开,有害有毒的则拿去处理。

    我们重视垃圾分类的四个环节,扎实做好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每一步,真正做到“原生垃圾零填埋,资源利用全回收”。

    广州的垃圾处理技术路线,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也符合广州未来发展的实际,也需要唤醒公众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因此垃圾分类不啻于一场革命

    法制晚报:居民辛苦将垃圾分类,可有关部门处理时却没有分类,您对此怎么看?

    陈建华:关键是你有没有分类的处理设施,如果终端没有分类设施,前面分类意义就不大。所以就要建大量的分类处理设施,有焚烧的,有深化处理的。有了分类的处理设施就有分类的运输跟分类的搜集,再有分类投放,这是一个系统。

    他的创新 大数据将助垃圾智能分类

    法制晚报: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

    陈建华:生活垃圾里面,至少有一半可以回收,比如纸张、木材、金属、塑料、玻璃可以直接回收利用。剩下那一半可以拿去焚烧发电,一吨垃圾大概可以发500度电左右。这样一来,垃圾给社会创造了很大的财富,还不污染环境。

    法制晚报:怎样利用“互联网 ”回收更多有用垃圾?

    陈建华:在垃圾搜集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数据,比如你这个小区的垃圾成分基本上相对固定,就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定点定时地对大致相同程度的垃圾进行搜集。这样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在“互联网 ”的大背景下,作为平台或者手段,大数据可以对垃圾进行智能分类。

    第一,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垃圾分类数据库。按照地区,统计辖区内的所有住户数量,进行统一规划统计,建立垃圾分类数据库。

    第二,对辖区内住户每天的垃圾进行统计,建立垃圾回收明细表,记录每个家庭的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以及有害垃圾的量,分析垃圾的成分和数量。同时,还能实时记录和监控一个小区的户数,每个家庭每天产生多少垃圾量,垃圾数量有无增减。

    第三,通过分析统计每个辖区垃圾的成分和数量,有针对性地制定社区的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制度办法、途径,实现垃圾分类的合理化、智能化,提高垃圾处理能力,有力解决垃圾围城困扰。

    他看垃圾焚烧 我国新标已达欧盟水平

    法制晚报:城市里的垃圾去哪儿了?

    陈建华: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通常有三种,填埋、焚烧和生化处理。在广州,这三种垃圾处理方式比例分别为90%、7%和3%。实际操作过程中,上述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弊端。

    填埋处理操作简单,但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垃圾中的有害成分也会对土壤、水源等造成二次污染。对于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城市来说,一个垃圾填埋场动辄占用数十万平方米的土地,是不能承受之重。

生化处理的前提是垃圾的有机物含量较高,完成之后遗留下的固体垃圾仍然需要占用土地。由此看来,生化处理作用有限。

    相比之下,焚烧似乎成为处理生活垃圾的最佳方式,在世界上也经过充分论证和实践检验。经过高温焚烧后,体积比原来可缩小50%-80%,分类收集的可燃性垃圾焚烧后体积甚至可缩小90%。

    法制晚报:垃圾焚烧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

    陈建华:实际上,我国垃圾焚烧的新标准已经达到了欧盟水平,应该说是非常安全的。其次,垃圾焚烧有一定的防护距离,国家也规定,要严格按照环保的要求来建厂、运营管理。消除老百姓的疑虑,还需要政府做好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包括保障工作。

    人物简历

    陈建华,男,1956年3月生,广东陆丰人,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学士,管理学硕士,工程师

    1972年12月后,广东省陆丰县知青

    1978年10月后,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冶金机械专业学习

    1982年9月后,广东省韶关钢铁厂转炉车间副工段长、设备组副组长、车间副主任(正科级)

    1984年11月后,广东省委办公厅干部(1987年副处级,1990年8月正处级)

    1993年9月后,广东省委办公厅副主任

    1998年12月后,广州市委常委、从化市委书记

    2002年11月后,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07年4月后,河源市委书记

    2007年11月后,河源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1年12月后,广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

    2012年1月后,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2016年2月后,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他的建议 全面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法制晚报:广州准备出台哪些新动作?

    陈建华:今年准备出台立法,简单来说,就是对垃圾分类,由原来的规定上升为条例。

    强制地垃圾定点回收,定时定点,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分类搜集、分类运输、分类的设施等等。其实,在增强市民分类投放意识方面,还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分类投放意识作为垃圾分类的“短板”,还有很大的加强空间。资金、工程项目可以“突击”,但公众的意识培养和习惯养成,则需要扎扎实实地普及教育。

    法制晚报:您今年的建议是什么?

    陈建华:要在制订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壤十条的基础上,尽快在国家层面出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议出台固十条,全面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近年来国家地方各级政府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比如存量大,产量多,增长势头快。

    据有关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年均平均增长率为9.8%,建筑垃圾产生量增长率超过100%,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2.11%。2015年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达到80亿吨,其次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触目惊心,尾矿、垃圾山、废轮胎、废机动车、铅酸蓄电池、电子垃圾、生活垃圾等未妥善解决。

    污水处理厂污泥、动力电池、快递包装以及自来水超标等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大气水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与此同时,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工作滞后,很多地方还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思维意识,固体废弃物的终端处理设施不足,体制机制存在泛滥,法律法规配套滞后,尚未完善,这些都制约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