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我国危险废物排放量将持续快速增长,处理处置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市场规模将稳步提升,但仍然面临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实际运营不足,处理能力分布不平衡,企业规模小、综合能力不强等发展困境。
一、市场规模将破千亿元,处理能力仍存明显缺口
根据《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数据,2011到2015年间,年全国危险废物的排放量由3431.22万吨上升到3976.40万吨。预计到2019年,我国危险废物排放量将突破5000万吨,以2500元/吨的处理费用估算,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图1 2013-2019年全国危险废物排放情况
危险废物实际经营规模不足,处理效率较低。目前,我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监管仍不健全,废物流失、倒卖、私自处理现象较多,难以进入正规处理程序,此外处理设施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处理处置要求,导致我国危险废物许可证经营效率明显不足。2015年,我国大中城市危险废物处理整体许可的经营规模达到5263万吨/年,但实际运营规模仅为1536万吨,占到整体的29.18%,我国实际的危险废物处理效率不足60%,仅占到全年危险废物排放量的54.82%。
图2 2013-2015年我国大中城市危险废物处理情况
重磅政策出台,规范危险废物处理行业有序发展。2015年以来,多项政策发布,强化危险废物处理监管,规范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市场。2015年11月,《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发布,细化危险废物处理管理指标,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2016年3月,新《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出台,危险废物调整为46大类别479种,危险废物范围拓展,市场规模提升,监管范围扩大,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管理深化。政策的持续深化与监管的日趋严格,促使我国危废处理行业迈向有序、高速发展。
二、危险废物处理全国布局仍待优化,处理能力与排放量错配明显
全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数量集中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欠发达地区许可证数量少。根据各省环保厅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统计,到2016年底全国共有1161家企业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其中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资质企业数量分别为216、159和128,共计503家,占全国总数的30%以上。青海、甘肃、海南和西藏等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弱,专业的处理处置企业缺乏,对于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重视程度仍待强化。
图3 2016年全国各地区危险废物资质企业数量分布情况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量与排放量错配明显,难以有效化解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危险废物的排放集中于高载能、重污染行业,山东、江苏、内蒙古、河南等是重要的排放地区,但危险废物的整体经营能力与重点排放地区并不匹配。2015年,山东省工业危险废物的排放量近500万吨,高居全国之首,但实际处理规模不足200万吨,处理率不足40%;河南省危险废物排放量约130万吨,实际处理规模仅45万吨;广东省危险废物排放量与河南省相当,但处理量高于排放量130万吨。经营许可规模与重点排放区域的错配导致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难以盘活,危险废物难以得到有效处理处置,造成潜在的环境风险。
图4 2015年各地区危险废物排放规模与实际经营规模情况
三、危险废物处理专业企业规模小,综合处理能力不强
危险废物处理范围较窄,制约大型危险废物处理企业形成。危险废物处理行业进入门槛较高,经营许可资质申请周期长,处理设施技术要求严格、投入大,多数企业不具备多种危险废物的处理能力。目前,具备单种危险废物处理能力的企业占比超过60%,处理能力10种以内的企业占比超过90%,仅9%的企业具备险废10种以上的危物处理能力,尚无一家企业能够处理49种危险废物。危废行业内以民营企业为主,低成本、审批迅速、盈利快的单一危险废物处理模式更受企业的青睐,造成综合型的危险废物处理企业缺乏,难以形成引领行业的龙头企业。
图6 2016年全国危险废物企业处理种类分布情况
行业集中度低,企业整体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规模较小。我国危险废物处理行业整体集中度偏低,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不足10%,企业整体呈现出小、散的特点。通过计算整体经营规模与企业数量的比值得到企业平均经营规模,目前全国危险废物处理企业平均经营规模仅约为0.9万吨/年,整体处理能力领先的江苏省的企业平均处理规模略高于1.2万吨/年,处在全国的第13位,上规模的危险废物处理企业偏少,设备符合率较低。未来,危险废物行业整合速度将显著提升,企业间的并购重组频发推动大型危险废物处理企业的成长。
图6 2015年全国各地区危险废物经营总规模和企业平均经营规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