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环境保护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了环保税法纳税人、征税对象,细化规定了应税污染物排放量的四种计算方法有关具体情形,具体明确了对环保税法规定的免税和减税情形,在环保税法规定的基础上对环境保护税征管事项作了规定,表明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距离开始征收又向前迈进了关键一步。
对于此次的环境保护税法,尽管各路专家学者意见纷呈,但“税收是外衣,环保是内核”已成基本共识,众多业内人士表示,本次环境保护税法推出的根本目的不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是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这让固废处置行业看到了希望。长期以来,缺乏有约束力、权威的法律依据是我国固废处置行业的主要瓶颈,也使得我国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并不高,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带来了空气、水、土壤污染,还占用了大量土地。但在经济新常态下,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是社会共识,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于工业和建筑大国来说,环保税法即将落地,最先直接受益的就是固废处置行业。
扩大征税范围加强征管力度
为固废处置行业发展开出“良方”
对于固体废物,我国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一直在强调工业固体废物的战略重点任务及实施路线,但在实际过程中落实得不够好,我国在2005年第一次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污染企业征收排污费,但在排污费的实际征收过程中并没有落实到位,此次环保税对固体废物的明确征收实际上扩大了征税范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之所以出现大量工业固体废物违法处置的现象,处置成本高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据相关人士介绍,固体废物处理成本占工业企业运行成本的8%~10%,2014年处置、贮存的12.5亿吨工业固体废物,预期处理成本2625亿~3875亿元,相当于当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27%~40%。此次环境保护税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环保税法纳税人、征税对象,细化规定了应税污染物排放量的四种计算方法有关具体情形,具体明确了对环保税法规定的免税和减税情形,实际上加强了征管力度,过去企业在排污费征管中可能存在的协商收费和欠缴问题,将在税务机关征管下得以解决,同时,随着环保部门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监管的趋严,数据造假行为将会逐步减少,也敦促着排污企业加强对于污染物的管理,通过改造等方式转型升级。
受益于此,从事节能环保业务的固废处理等行业企业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坚持25元/吨建废污染排放税
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将获契机
建筑垃圾从属于固体废物,无疑,环境保护税的开征也让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获得机会。
在我国,丢弃建筑垃圾并不需要缴纳费用,只需要付给渣土运输车一定的运输费用即可,但渣土运输车是否按照规定将其运输到建筑垃圾消纳场难于监管,反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路边随意丢弃的建筑垃圾。
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保证,管理部门庞杂,人们意识不够等多方面原因,建筑垃圾难以去到它该去的地方,这不仅仅使得我们周遭的环境受到破坏,恶性事故频频发生,还让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难以获取足额的来料,增加运行的难度。
如今,政策和法律的制订者们已经关注到这一现状,并在环境保护税法中开出了“药方”,对症下药。
上海国砼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德志认为:“环境保护税法通过对建筑垃圾收取环境保护税的方式,从价格上引导建筑垃圾向资源化方向发展,解决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来料不足,产业发展初期缺乏资金等问题。”
在环境保护税中,国家对固体废物排放收取环保税,分别是煤矸石5元/吨,尾矿15元/吨,危险废物1000元/吨,冶炼渣、粉煤灰、炉渣、其他固体废物(含半固态、液态废物)25元/吨。虽然并没有进一步对建筑垃圾进行细分,但是将其归属在其他固体废物之中,每吨收取25元的环境保护税。如果将这25元每吨的环境保护税补贴给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对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的建筑垃圾处置行业无疑是雪中送炭,一来补贴降低了再生产品的生产成本,令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价格优势突显,二来引导着建筑垃圾向资源化方向发展,三来将激发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企业的热情。这对于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作用不可小觑。
除此之外,环境保护税征收后,预计每年有超过千亿元的税收收入。据统计,2003年至2015年,全国累计征收排污费2115.99亿元,其中2015年征收排污费173亿元,总体来说,征收标准和征收率都偏低。此次环保税把排污费作为税额下限,环保税收入将会更高。税务总局仅基于大气、水两种污染物的排放量预测,假设实现80%征收率时,环保税收入约365.24亿元;我国工业固废年产量超过32亿吨,其中危废超过7000万吨,假如分别按15元/吨、1000元/吨的税额、50%的征收率来算,仅固废的环保税年收入将达584.75亿元,再考虑噪音污染,预计每年征收环保税将超过1000亿元。这为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固废处置行业、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随着市场规则的不断变化,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建筑垃圾再生产业的发展势如破竹,在此契机下,所有固废处置行业,包括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都要抓住机遇,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开拓出更多的合作模式,为行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