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获更多政策、资金加持 污泥处置产业将迎黄金发展期
发布时间:2017-11-25 来源:海螺创业

    随着我国污水达标排放处理率的不断提高,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然而污水治理的产物——污泥却一直被忽略,污泥的无害化处理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等主办的“2017污泥高峰论坛(第四届)”于11月11日~12日在广州召开,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在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污泥处理方式仍以填埋为主,但这种方式会产生渗透液污染、污染水源、损害土壤、污染大气,威胁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

    由于“重水轻泥”、污泥处理处置未同步跟上,我国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有80%以上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污泥的随意倾倒、堆放和填埋,导致二次污染严重、污染减排效果打折扣。“实现污泥的前端源头控制和后端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刻不容缓。”侯立安表示。

    80%未被妥善安置

    污泥虽源于污水,但本身是一种固体。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氮、磷等通过吸附、沉降等方式转入到污泥中。按来源,污泥主要分为市政污水污泥与工业废水污泥。

    统计显示,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的衍生品,我国市政污泥年总产量逐年增大,目前已超过每年4000万吨,工业污泥产量虽呈下降趋势,但仍在3000万吨以上(以含水率80%计)。预计2020年,我国市政污泥产量将达到6000万~9000万吨。

    侯立安表示,我国对污泥的无害化处置手段比较落后,土壤填埋占65%,堆肥农用占15%,自然干化占6%,污泥焚烧占3%,其他方式占11%。土地填埋、露天堆放和外运的污泥决大部分属于随意处置,真正实现安全处置的比例不超过25%。

    “填埋并非最合适的污泥处置方式,不仅占用土地,还极易造成二次污染。我国在污泥减量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离真正的减量化还有一定的距离。从技术层面上说,我国污泥处置主要考虑的是稳定化的范畴,而资源化利用方面考虑较少。”侯立安说。

    随着城镇人口增加,市政污水的处理量随之增大,污水的产物污泥也逐年增加,污泥处理的现状令人堪忧。“污泥中富集了污水中30%~50%的污染物,里面含有病原菌、寄生虫(卵)、有毒有机物、重金属,甚至一些抗生素成分也包含在内,同时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污染地下水、土壤以及传播疾病。”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对第一财经表示。

    戴晓虎介绍,国家“重水轻泥”,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中国最早建造的污水处理厂,基本是利用国外政府贷款的形式进行建设,2000年后中国才开始利用自有资金建设。要解决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污泥这块就被忽略了。尽管当时对污水厂有一定的要求,污水处理时也要对污泥进行处理,但目前大部分污水厂解决了污水的问题,对污泥却只进行了简单的脱水、浓缩,相当于存在二次污染风险的污泥直接被运出厂。

    “国外对污泥出厂有标准,需要达到稳定化标准,即污泥中易腐易臭的有机物应该在污水厂降解掉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处置工作,比如填埋或者焚烧。而我们有近80%污泥没有进行稳定化处理。现在新建的污水厂大多没有配备污泥处理的装置。”戴晓虎表示。

    没有经过稳定化处理的污泥,携带了污水中近50%的污染物,不论它以后以什么形式存在,都将对环境和人类带来影响。随着污泥产量连年递增,加上污泥处理率偏低,污泥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污泥治理瓶颈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污水排量及污泥量还将持续增加。与此同时,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对污泥处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污泥的治理存在三大瓶颈。首先是设备配置,我们污水厂目前都已建成,没有地方再配置污泥处理的设备;其次是费用,目前收的是污水治理费,没有污泥治理费;最后是在法律层面和标准层面没有强制性要求。”戴晓虎表示。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污泥自有特点,即污泥的泥质含沙量高、有机物低、量大,这些特点导致使用国外技术时遇到了障碍。

    “如果使用厌氧消化,我们的污泥有机物含量低;若是利用干化焚烧,污泥的热值又低,只能进行减量填埋。但是,目前已经没有地方可埋,那怎么办?只能与电厂协同焚烧,热值这么低,导致电厂的积极性也不高。我们国家的污泥的特征,给制定污泥处理技术路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戴晓虎表示。

    “污泥的水分要从80%降到60%,填埋场越来越难找,直接埋掉又可能产生臭气,特别是南方多雨气候,焚烧成本高,释放的烟气污染空气;农用的话,污泥又含重金属、水分太高,还得需要先稳定化。”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吴启堂表示。

    戴晓虎表示,现在对于污泥问题,最重要的是梳理污泥治理的技术路线,补短板、有针对性创新。特别是要解决当前的短板——污泥稳定化。通过稳定化可以降低二次污染、打通土地利用的途径。其次,是建立污泥的标准体系,加强应用和成果的推广。

    目前,中国具备了全球多种治理污泥技术,只是这些技术目前很孤立,没有全链条结合起来,需要进行全链条与工艺结合的设备创新,才能少走弯路。

    对于当前众多的的污泥处理技术和设备,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副理事长陈同斌表示,工程稳定运行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目前经过长期、广泛的工程和产业验证的技术不多,已建工程施运技行不佳,有相当部分设施在“晒太阳”,同时缺乏相关标准和行业监管。“我们需要那些拿来就基本能用的技术和设备,因为这些技术和设备被多数同行掌握和独立运行,并能做到长期稳定运行且经济合理。”

    污泥土地利用

    污泥的主要处置方式无外乎填埋、焚烧和土地利用,只不过在填埋和土地利用之前,仍需进行减量和稳定化处理这些程序。如今,污泥土地利用的现状令人担忧。

    据了解,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除了部分填埋外,大部分进入消纳场进行无害化处理,由于无害化处理技术不够成熟,达不到无害化的要求。甚至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污泥也通过向农民租赁土地进行“沙荒地改良”。污泥土地利用管理的混乱和随意性已经对农地构成威胁。

   “什么样的污泥该做什么样的处理,目前国家对于污泥的处理没有标准。中国各地的污泥泥质不同,应该根据不同的泥质选择不同的处置方式。重金属含量高的,可以焚烧处理,重金属低、富含有机物的,可以考虑土地利用。从资源循环来讲,大部分污泥还是要走(土地利用)这条路,因为污泥里含有很多磷的资源,特别是在农村、二三线城市这些还有土地的地方,还可以回到自然中。”戴晓虎表示。

    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施入土壤后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作物生长。这对当前无地可埋,焚烧也耗费资金的城市污泥来说,这无疑是条出路。

    事实上,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加大了污泥堆肥和土地利用的研究和推广。但土地利用中的环境风险一直都关注的重点,包括重金属、病原菌、杂草种子等,称为限制其大规模土地利用的障碍因素。

    “对于重金属不超标的污泥,经过厌氧消化回收生物质能源和好氧堆肥,可以土地园林利用,进行高附加值资源提取回收。污泥土地利用非常需要进一步规范,重要的是制定出标准,什么样的污泥处理后能够用于土地。”戴晓虎表示。

    陈同斌透露,目前正在制定污泥土地利用的相关标准。有了标准的护航,污泥处置产业也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更加重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生态环境总体质量改善,废弃、污水、污泥的处置将是今后国内环保处理的三个主攻方向,污泥市场也将会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侯立安表示。

    此外,“水十条”要求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达标改造,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于2020年前达到90%以上,据此估算,新增污泥处理装备投资将达到500亿~600亿元。

    侯立安介绍,财政部公布的第二、第三批PPP示范项目中,环保类项目占比接近一半,其中包括多项污泥处置类项目,污泥处置产业空前的市场契机将助理我国环保产业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