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2018-2022年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预测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07 来源:海螺创业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利好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这一纲要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指出将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2016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发布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在原《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基础上,新《办法》扩大了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质范围并完善了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管理方式。

    2016年8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配套《中国制造2025》的《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指南》指出,将重点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整体拆解与多组分资源化利用,并强调到2020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发布,在为电子产业绿色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的同时,也将推动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环保的需要

    电子废弃物中包含多种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因此,如果处理不当,这些有害物质将会释放到环境中,对水、土壤等造成污染,也会严重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我国大部分废弃电器电子设备都是由个体散户回收,并由小作坊进行简单的拆解和加工。在这种非专业的拆解和加工过程中,不仅部分宝贵资源未得到充分回收,而且产生了大量二次垃圾和污染物。

    (三)增长快、数量多

    电子废弃物主要包括废旧电脑、移动通讯产品、电视机、电冰箱等废旧设备及其零部件。随着电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电子垃圾数量也正处于爆炸式增长的阶段。

    (四)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互联网介入再生资源回收领域,装备技术升级改造加快,新环保法颁布实施,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小型企业原有的渠道优势逐渐削弱,经营成本压力越来越大,为行业提供了大量并购机会。在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已经由开始以拆解为主,向深加工方向发展,企业将继续探索深加工处理,以充分利用中间产物的附加值,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不利因素

    (一)相关法律不完善

    而从法律角度来看,目前也缺乏电子垃圾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专门法律规定。另外,由于电子产品垃圾的回收利用包括回收企业审核、对相关企业的监管、行政监督等环节,涉及经信、质检、工商、环保、检察等多个部门,各部门权责不清就容易导致在电子产品垃圾的回收处理过程出现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缺乏相互协调等诸多问题。

    (二)回收系统不完善

    有效的回收系统是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产业化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的主要模式有3种,即个体回收、生产商换购回收和电子废弃物企业回收。在这3种模式中,个体回收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生产商换购回收在“以旧换新”政策出台之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回收量大大减少;而电子废弃物企业回收刚刚开始,直接针对居民的回收工作尚未形成规模。

    (三)环保处置成本高

    电子废弃物组成成分复杂,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并不能对每一类物质都做到环保处理,往往产生新的环境污染。CRT显示器、印刷电路板的环保处理是我国目前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常见的技术性难题。如CRT显示器中含有大量的铅,土法熔化处理回收铅是常见的处置技术。这种技术成本较低,但产生大量烟尘和剧毒的副产品,引起重金属污染。

    (四)产品附加值低

    我国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的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初级拆解产品,包括铝、塑料、铜等大宗商品;另一类为深加工产品,包括金、银等贵金属。大宗商品由于来源不同,往往需要改性并被降级利用,产品附加值很低,大大降低了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

    回收价值预测

    2015年,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价值为78.3亿元,同比减少0.1亿元;2016年,回收价值达到94.4亿元,同比增长20.6%。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价值将达到126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57%,2022年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价值将达到24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