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江苏主要港口的“半年报”陆续出炉。几个主要港口的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进入“低增长时代”,折射化解产能过剩进展和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微刺激”政策持续发力,港口也正在向现代物流迈进,为“升级版”的中国经济服务。
一看“码头等船”折射化解产能过剩进展
上半年,连云港港吞吐量累计完成10582.84万吨,同比增长5.25%。“增速明显放缓,我们压力很大。”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业务部部长仲跻成说,“泊位利用率前几年至少是50%~60%,今年只有30%~40%,出现了码头等船的现象。”
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联宏认为,从前些年“船等码头”,到现在“码头等船”,标志着港口进入“低增长时代”。南京港虽然上半年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增幅分别达到4534.18万吨、130.83万标箱,同比增长11.38%、3.83%,但有接到个别大单的偶然因素,低增速将是可预见的常态。
据介绍,吞吐量下降主要与化解产能过剩有关,“钢铁、平板玻璃、化学等行业化解产能过剩进入关键期,大宗商品进出口必然减少。”
记者了解到,作为传统工业大省,江苏正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江苏省经信委根据各市统计上报的材料显示,截至6月30日,江苏承担省以上化解过剩产能的21个项目,7个项目已完成,占全部项目的33.3%;14个项目正在推进。
二看吞吐量变化印证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作为“江苏第一外贸大港”,太仓港借着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通航的“东风”,成为全国首个海港化管理的内河港口。实现海港化管理,不仅为太仓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效降低了太仓港船舶运营和货物运输成本,提高了效率,也提升了太仓港的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
在江苏港口中,太仓港“半年报”最为亮丽: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分别增长36.8%、32.8%,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但在太仓港管委会副主任胡鸿看来,这从侧面印证了一些企业处境艰难:原来苏锡常外贸出口的90%从上海港走,现在很多都转到太仓港,除了港口自身环境改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货运成本更低。“如果经济景气,一个集装箱差两三百元,企业不会在乎。”
胡鸿告诉记者,对货运成本最敏感的是加工贸易类企业,因为其利润空间相对较小,在经济转型期受到的冲击更大。加工贸易类企业的规模缩减,或者转型发展,都会传导至港口吞吐量。
江苏最新公布的上半年外贸数据显示:产业链长、增值率较高的一般贸易出口在江苏的占比达44.3%,20年来首次超过加工贸易。
三看“改革式刺激”助力港口向现代物流升级
多位港口管理者指出,虽然港口“半年报”与前几年相比有些“黯淡”,但现代物流体系更加完善,将更有效地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杨联宏等人认为,“微刺激”的目的是促改革,这种“改革式刺激”要优于以前的“强心针”,从长远角度看,“微刺激”能在稳增长基础上倒逼转型升级,大到宏观经济小到港口自身,都将从中获益,都将释放出更强的内生动力。
江苏各港口当前正“各显神通”来提质增效。连云港港专门成立物流控股公司,公司党委书记孟宪牛说,港口原来物流企业功能重叠、规模也小,形成内耗,现在将所有资源整合成大的物流平台,实现物流业务的“全覆盖”,从“坐等收钱”转变为主动延伸服务链条,为现代物流服务。
“港口和很多行业一样,面临增速降低的压力,但也是涅槃重生的机会。”杨联宏说,压力倒逼港口向“更高效率、更好服务、更优质地”现代物流发展,而这也是“升级版”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信息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