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從江蘇港口“半年報”看經濟發展新質態
发布时间:2014-07-29 来源:海螺创业

    作為經濟發展的“晴雨錶”,江蘇主要港口的“半年報”陸續出爐。幾個主要港口的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進入“低增長時代”,折射化解產能過剩進展和貿易結構不斷優化。隨著“微刺激”政策持續發力,港口也正在向現代物流邁進,為“升級版”的中國經濟服務。

    一看“碼頭等船”折射化解產能過剩進展

    上半年,連雲港港吞吐量累計完成10582.84萬噸,同比增長5.25%。“增速明顯放緩,我們壓力很大。”連雲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業務部部長仲躋成說,“泊位利用率前幾年至少是50%~60%,今年只有30%~40%,出現了碼頭等船的現象。” 

    南京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聯宏認為,從前些年“船等碼頭”,到現在“碼頭等船”,標誌著港口進入“低增長時代”。南京港雖然上半年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增幅分別達到4534.18萬噸、130.83萬標箱,同比增長11.38%、3.83%,但有接到個別大單的偶然因素,低增速將是可預見的常態。

    據介紹,吞吐量下降主要與化解產能過剩有關,“鋼鐵、平板玻璃、化學等行業化解產能過剩進入關鍵期,大宗商品進出口必然減少。”

    記者瞭解到,作為傳統工業大省,江蘇正著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江蘇省經信委根據各市統計上報的材料顯示,截至6月30日,江蘇承擔省以上化解過剩產能的21個專案,7個專案已完成,占全部專案的33.3%;14個專案正在推進。

    二看吞吐量變化印證貿易結構不斷優化

    作為“江蘇第一外貿大港”,太倉港借著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通航的“東風”,成為全國首個海港化管理的內河港口。實現海港化管理,不僅為太倉港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有效降低了太倉港船舶運營和貨物運輸成本,提高了效率,也提升了太倉港的競爭力和對外影響力。

    在江蘇港口中,太倉港“半年報”最為亮麗:集裝箱、貨物吞吐量分別增長36.8%、32.8%,均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但在太倉港管委會副主任胡鴻看來,這從側面印證了一些企業處境艱難:原來蘇錫常外貿出口的90%從上海港走,現在很多都轉到太倉港,除了港口自身環境改善,一個重要原因是這裏貨運成本更低。“如果經濟景氣,一個集裝箱差兩三百元,企業不會在乎。”

    胡鴻告訴記者,對貨運成本最敏感的是加工貿易類企業,因為其利潤空間相對較小,在經濟轉型期受到的衝擊更大。加工貿易類企業的規模縮減,或者轉型發展,都會傳導至港口吞吐量。

    江蘇最新公佈的上半年外貿數據顯示:產業鏈長、增值率較高的一般貿易出口在江蘇的占比達44.3%,20年來首次超過加工貿易。

    三看“改革式刺激”助力港口向現代物流升級

    多位港口管理者指出,雖然港口“半年報”與前幾年相比有些“黯淡”,但現代物流體系更加完善,將更有效地支撐經濟轉型升級。

    楊聯宏等人認為,“微刺激”的目的是促改革,這種“改革式刺激”要優於以前的“強心針”,從長遠角度看,“微刺激”能在穩增長基礎上倒逼轉型升級,大到宏觀經濟小到港口自身,都將從中獲益,都將釋放出更強的內生動力。

    江蘇各港口當前正“各顯神通”來提質增效。連雲港港專門成立物流控股公司,公司黨委書記孟憲牛說,港口原來物流企業功能重疊、規模也小,形成內耗,現在將所有資源整合成大的物流平臺,實現物流業務的“全覆蓋”,從“坐等收錢”轉變為主動延伸服務鏈條,為現代物流服務。

    “港口和很多行業一樣,面臨增速降低的壓力,但也是涅槃重生的機會。”楊聯宏說,壓力倒逼港口向“更高效率、更好服務、更優質地”現代物流發展,而這也是“升級版”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

                                                        資訊來源: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新聞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