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考虑如何走出舒适区。”近日,在“2020第十四届固废战略论坛”上,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王天义说。这是国家补贴退坡、垃圾分类等政策影响下,这个垃圾焚烧行业龙头企业的选择。
面对变局,行业内企业都清醒认识到机遇和挑战并存。未来,企业具体该如何应对?市场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垃圾焚烧企业如何应对?
从注重规模到注重质量,开拓业务领域、提高发电效率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认为,面对国补退坡,企业自身可以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入手,“一是拓展服务范围,包括在‘无废城市’的要求下,开拓对工业园的垃圾焚烧处理以及污泥掺烧等方式;二是提高发电效率,优秀企业正在研究各种各样的技术。”他说。
在开源方面,不少企业都准备开拓新市场或升级新模式。王天义指出,一方面,公司还是主打垃圾焚烧发电,区域主要聚焦东南亚和中东欧,另一方面,公司将进入到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等新领域。
“为了进一步对标‘无废城市’,公司将进一步升级协同综合系统化的解决方式。对于新进入的有机垃圾、危废处置等业务领域,我们希望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模式,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金铎说。
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焦学军则表示,将发展包括热电联供在内的多种经营方式。
而在节流方面,众多企业也都将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和运营管理。比如,金铎表示,公司未来的运营管理将更加精细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并将推进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不断提升垃圾发电效率和垃圾焚烧炉的运营稳定性,缩短焚烧炉的停炉时间,降低故障发生率,以此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他认为,未来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将从注重规模转向注重高质量发展。“以前很多企业挣的是建设的钱,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圈地的钱,面向未来,一定要开始挣运营的钱。另外,过去很多企业挣了低成本、低规范的钱,未来环保企业要在规范化和成本正常化的背景下谋求发展。”他说。
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乔德卫也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想再靠规模扩张、靠不断上马新项目去获取收益是很困难的,重点还是提高每个项目的效率和盈利水平。伴随“产废者付费”的来临,垃圾焚烧将全面进入“运营为王”的时代。
此外,薛涛指出,希望行业共同推动地方政府理顺服务与垃圾收费挂钩的价格机制,为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源泉,覆盖国补退坡带来的损失。
据专家测算,在补贴15年后退坡的假设下,为维持项目IRR不变,政府的垃圾处理单价应该从60元/吨上调至73元/吨,上调幅度22%;10年后退坡,则应上调至83元/吨,上调幅度39%。
垃圾焚烧市场会发生何种变化?
行业高速增长可能“踩刹车”,将进入深度整合期和业务融合期
“目前垃圾焚烧发电是刚需,是建设‘无废城市’、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重要手段,我们认为政府重视、支持其发展的基调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我们对行业未来的发展依旧充满信心。”金铎告诉记者。
在2023年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等政策约束下,焚烧方式将长期占主导地位。不过,薛涛的态度依然比较谨慎,他认为,“十四五”期间预计垃圾焚烧新增规模需求为51.8万吨/日,但考虑到政策推进程度、焚烧补贴调整、资源化水平提高及成本制约等因素影响,预计可释放空间为22.4万吨/日。
乔德卫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高速增长可能要“踩刹车”。“垃圾分类对现有焚烧技术工艺和装备提出了新挑战,综合我国对垃圾焚烧补贴政策的调整,以及各地垃圾焚烧项目的规划,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可能会进入一个缓慢增长的阶段。”
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周康认为,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将进入一个深度整合期,行业的集中度将呈上升趋势,“随着环保标准提高、监管趋严,部分小型企业难以达到环保要求而被相继淘汰,而规模大的企业受益于技术和规模而效率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国补退坡落地进一步加速行业洗牌,强强联合的扩张方式将替代单一市场项目获取的竞争模式,市场资源将向优势企业倾斜,强者恒强。”
从更大范围的固废领域看,他认为行业将进入业务融合期。一是多源固废的融合。垃圾分类将推动固废处理由某一细分领域单点处置向以焚烧处置为核心、协同处理其他固废垃圾的综合处理演进;“无废城市”则进一步推动污染治理从点、线治理发展到面源、流域治理。综合型固废处理能力将成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系统化治理要求更加突出。二是与动脉经济的融合。固废处置将由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向资源化、生态化转型,建立静脉经济与动脉经济的连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国补退坡给企业经营无疑带来了重大挑战,但同时也倒逼行业市场化提升,倒逼行业探索长效机制,适当给行业发展‘降降温’,长期来看,有利于行业持续发展。”周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