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一文看懂|新加坡如何推动垃圾分类回收 ?
发布时间:2019-10-15 来源:海螺创业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国土面积不大,人口比较密集。随着城市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垃圾与日俱增,但新加坡是一个非常注重环境保护的国家,以整洁、优美的环境闻名于世,被誉为“花园城市”。在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世界城市状况报告》中对新加坡在污染控制、交通管理和水处理领域等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垃圾分类方面,新加坡以“零垃圾国家”为目标,从源头开始控制垃圾的产生,并努力实现垃圾的重复利用和回收,给予垃圾第二次生命。据统计,新加坡有560多万人口,每人每天产生近1千克垃圾,这些垃圾的56%被回收循环利用。

    采取减量化控制原则。新加坡采取了严格的垃圾处理办法,以“3R”原则(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为核心,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并通过资源化处理尽量对垃圾进行循环利用。为了减少垃圾量,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制定了三个重要策略:一是减少垃圾的总体数量。为了从源头上管控垃圾的快速增长,新加坡通过采取减少制造产品所需要的材料和包装的方式来实现。从2007年起,通过政府、工商界和非政府组织联合发起签署“自愿包装协议”。按照协议,签订协议的公司包括产品生产商、零售商、批发商等,要主动制定减少包装数量的标准。由于产品包装垃圾大约占新加坡日常生活垃圾重量的1/3,所以签署“自愿包装协议”的目的是通过重新设计包装和再循环,达到减少包装垃圾的效果。根据推算,自2007年签署第一份协议到2019年,已减少包装生活垃圾上万吨,政府从中节约了数亿元新币的经费支出。二是用焚化减少垃圾体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开始启用焚化厂。每天垃圾收集商从新加坡各地收集垃圾后,将可燃烧垃圾运送至新加坡的4个焚化厂,通过焚化可减少90%的垃圾体积。三是推动垃圾循环利用。新加坡政府借助资源再利用、焚烧和循环使用等途径,有效降低了垃圾填埋的数量。新加坡每日产生的垃圾中只有3%不可回收或不可焚烧的垃圾直接填埋处理。新加坡政府明确规定,垃圾收集商运送垃圾的时候需要附上运单,上面标明垃圾类型及垃圾源头。焚烧处理生活垃圾时产生的热能还将用于发电,而焚化后所产生的诸如建筑废料、工业残渣等灰烬和不可燃烧垃圾,会先利用磁铁分离器吸取其中含有的废铁,然后将剩余垃圾集中到大士南海运转换站,再由推式拖船与平底船于傍晚出发运至离岸的实马高垃圾埋置场填埋。如今实马高垃圾埋置场已成可供休闲娱乐的场所。除使用焚化技术使90%被烧掉的垃圾转换成了电力外,新加坡政府还利用混凝土再生材料,使建筑垃圾再循环率达98%;利用电子垃圾的回收拆解,发展城市垃圾处理的新产业;积极开发洁净能源,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固废处理的法律法规及质量标准,包括《环境保护和管理法》《环境公共健康(有毒工业废弃物)管理条例》《环境公共健康(一般废弃物收集)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新加坡垃圾的收集及处理作了详尽的说明与规定,并且具有可执行性,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垃圾处理规范化、科学化与可持续发展。新加坡政府对乱扔垃圾的行为采取教育与严惩双管齐下的措施,增强了监督处罚力度。在公共场所,若被执法者发现违反新加坡环境公共卫生法令,就将面临高额的罚款。例如,即使向马路上扔根橡皮筋,一旦发现就要被罚款300新币(相当于1500多元人民币)。但是,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在2018年还是发出约3.9万张乱丢垃圾的罚单,创9年来新高。因此,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此问题,于2019年采取人力和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监管。在人力方面,国家环境局执法人员会到随意乱丢垃圾的热点地区巡逻执法;在科技应用方面,增设了高空电子眼,采用摄像机和视频分析等高科技手段,加强执法能力与效率。

    充分发挥垃圾回收企业主力军作用。新加坡的垃圾分类制度与日本、比利时相比不算复杂,大体上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大类。可回收垃圾投放于蓝色垃圾桶内,不可回收垃圾投放于绿色垃圾桶内。放置可回收垃圾的蓝色垃圾桶内又分为塑料品、纸制品、玻璃制品、金属用品四类,并分别用蓝色、绿色、红色和黄色四种醒目颜色作为标识。大件可回收物品需另行处理。在新加坡,垃圾回收企业是垃圾分类的主力军。因为普通居民的生活垃圾与工商业的垃圾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相应的垃圾回收企业也分为两类。针对于居民生活垃圾,政府部门将整个新加坡分为七大区域,采用统一招标方式,由有资质的垃圾收集商参与投标。目前,新加坡共有4个垃圾收集商拥有许可证,为相应区域提供生活垃圾和可回收利用垃圾的收集服务,居民把可回收垃圾投入桶中后,就会由持有执照的收集公司收集并加工处理,实现废弃资源再循环使用,为此居民也要缴纳相应的垃圾回收费用。针对工商业垃圾,目前新加坡有300多家注册的工商业垃圾收集商,可由企业自行选择。自2001年起,新加坡的垃圾收集开始实行全面私有化,垃圾收集商自负盈亏,其运营收入主要来自垃圾处置费及发电收入。垃圾处置费是由企业、商户、居民用户缴纳,政府对居民按照住宅的性质(公屋或私有住宅)及其面积征收不同标准的垃圾处理费,对商店按照每日垃圾产生量确定收费标准。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等终端处理是由政府管理的,运营费用由国家拨款。同时新加坡大多数垃圾回收公司,都可以提供清洁和绿化服务,政府或商家一般也会向其购买相应服务。另一方面,政府也对垃圾回收公司进行严格的监管,例如国家环境局明确规定收集垃圾的时间和频率,生活垃圾要求每天收集,并且在白天进行,工商业垃圾则需要在晚间进行。为了确保能最大限度对收集的垃圾分类回收,还明确规定对于回收企业送往焚化厂的垃圾数量和种类等。

    重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对环保意识的教育注重从娃娃抓起。新加坡教育部规定从小学就要设置垃圾分类相关课程,学习并遵从3R原则,减少垃圾的产生,一些学校还将垃圾分类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垃圾回收企业也会按照政府要求,在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中,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例如通过印制发放环保宣传单和一些环保用品的方式向民众宣传垃圾分类,为所在社区、学校开展环保教育、学生上门回收旧报纸等活动提供经费。他们还会积极参加大型的社区活动,现场直接收购居民送来的报纸、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品,并支付现金或礼品。为了提高社区和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垃圾回收企业还会在所在辖区开展评选活动,对可回收率排名前15名的社区进行奖励,减免其一个月的垃圾回收费。此外,留学生来新加坡的第一堂课也是“垃圾的分类”。